新闻资讯 分类>>

党建聚合力 鹤岗基层治理谱新篇

2025-11-15
浏览:
返回列表

 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党建是激活基层治理的“红色引擎”。年初以来,鹤岗市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,锚定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的核心导向,聚焦基层治理中体制机制不畅、服务质效不优等痛点堵点,创新打造“携手共建和美家园”党建品牌,以“1+4+X”工作思路为总牵引,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,推动社区、机关、新兴领域等多方力量从“各自为战”到“同向发力”,在鹤岗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党建引领、共建共治、民生普惠的和美画卷。

 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,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。鹤岗市坚持以党建为核,推动治理重心下移、资源下沉,让社区从“单一管理”迈向“多元共治”,让治理效能直达“神经末梢”。

  在物业治理这场民生答卷中,鹤岗市精准破题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,通过社区党组织领办、引入专业企业、业主自治等多元模式,为1095栋老旧楼宇量身定制管理方案,全市4253栋楼宇物业服务覆盖率达86%。“居委会+业委会+物业服务企业”三方联动机制落地生根,73名物业负责人与社区“两委”交叉任职,“红管家”“民情气象员”活跃在楼栋之间,累计破解环境整治、安全警示等民生难题749个,化解物业信访突出问题131件。兴山区为民社区“红色物业”堪称典范,社区党委书记躬身领衔,带动机关党员与群众并肩耕耘,服务范围从6栋楼拓展至21栋楼,85%的物业费缴费率见证着群众的认可与信赖。

  服务阵地是治理的物理支点,更是民生的温暖港湾。鹤岗市按照“因地制宜、便民利民”原则,在151个小区打造党群服务站点,将服务驿站、架空层等闲置空间变为“便民综合体”,实现57项社区、政务、物业服务“一站通办”。兴安区宇安社区创新“共治合伙人”机制,800余人合力攻坚,拆除私搭乱建200余处,打造750平方米“共享花园”,让“脏乱差”变身“诗与远方”;东山区大杨树社区深耕“指尖经济”,“手工灯笼坊”“烙板画”等特色场景带动居民月均增收1500元,实现了群众就业与社区造血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
  治理效能,关键在人。鹤岗市推行社区党组织副书记跨区交流任职,24名干部互学互鉴、先进带后进;建立社区工作者“三色预警”考核机制,1352名社区工作者在岗尽责、争先进位。离退休党员、在职党员化身“四大员”,志愿服务队深耕基层,工农区新南街道培育的“爱行天下”“飞鹰救援”等8支队伍,以延时服务、助老扶弱等实际行动,让社区充满“人情味”,让居民收获“归属感”。

  机关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“主心骨”,鹤岗市以“双报到、双服务”为纽带,推动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、走进群众中,让“单打独斗”变为“众人拾柴”,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。

  7300余名机关干部化身“红色网格员”,融入721个“1+N+N”服务微网格,开展“三微行动”,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。市交通运输局逐户走访听民意,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送文化进社区,累计解决供水供热、环境整治等急难愁盼问题1300余件,微网格成为守护和谐稳定的“最小战斗堡垒”。

  45个“红色议事厅”遍布城乡,居委会、业委会、企业、居民代表围坐一堂,“双向联系、双向服务、双向认领”机制让民意有处说、难题有人解。向阳区光明街道通过议事协商,组织干部群众粉刷楼体、清理楼道、划定停车线,破解了公共设施老化、私搭乱建等“老大难”,让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同频共振。

  30支“红色宣讲团”走街串巷,334名机关干部变身“政策翻译官”,以楼道党课、小马扎课堂等接地气的形式,解读政策480余条,开展互动宣讲50余场。从《居民公约》的民主协商,到“邻居节”“百家宴”的文化培育,再到非遗铝箔画、手工剪纸等街巷记忆的挖掘,让政策理论从“纸上”落到“心上”,让群众从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者、受益者。

  面对新兴领域蓬勃发展的新形势,鹤岗市以创新思维破题,将非公企业、社会组织、新就业群体等“管理变量”转化为“治理增量”,让基层治理更具活力、更有温度。

  党组织覆盖是凝聚力量的前提。鹤岗市坚持“一企一策、一社一策”,通过单独组建、行业联建、区域共建等方式,推动非公企业、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75.3%、76.9%,较上年提升42、44个百分点。7家非公企业党建标杆引领示范,3个省级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带动,2个商圈、3个专业市场区域性党组织联动发力,实现“党建圈”“服务圈”“经济圈”“幸福圈”深度融合。兴安区兴欣社区商圈党支部联动多部门,清理“脏乱差”地段120余处,开展直播带货277场次,让党建引领成为商圈发展的“红色引擎”。

  关爱服务是凝聚人心的关键。针对快递员、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需求,鹤岗市整合资源建成130个“暖心服务驿站”,组建28个“友好商户联盟”,电子“友好场景”地图让充电、饮水、休憩等服务触手可及,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1.5万人次。“四季有爱 凝新聚新”服务品牌持续发力,360余场政策宣讲、健康体检、技能培训活动,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暖。

  1.9万名新就业群体化身“移动哨兵”,“随手拍”活动让他们在奔波中发现环境卫生、不文明行为等问题3700余个。工农区推出“现金奖励+积分兑换”激励机制,123名快递小哥积极参与,解决占道经营、违规停车等问题101件,让新就业群体从治理旁观者变为重要参与者,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。

  基层治理既要精准发力,更要系统推进。鹤岗市整合国企、学校、医院等多方资源,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服务矩阵,推动治理从“被动响应”变为“主动服务”,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。

  35家国有企业对接70个社区党组织,221场次联建共建活动精彩纷呈,环境整治、道路维修、暖气清洗等志愿服务温暖民心。“银发初心 薪火传承”工程成效显著,45支“银发志愿服务队”、75个党员先锋岗、44处党员责任区,让国企老党员在水电维修、安全排查等岗位上发光发热,用“银发力量”守护幸福家园。

  家校社联动构建未成年人关爱体系,8个儿童友好社区拓展少儿“微空间”,“四点半课堂”“陪读妈妈”等项目惠及儿童665人次。1200余场讲座、1000余场次“护航成长”“小手拉大手”等活动,让6万个家庭和学生受益,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
  医疗下沉让群众看病更便捷。15支党员医疗服务团队深入社区,开展健康讲座217场次,惠及群众7887人;邀请169名省内外知名专家来鹤坐诊、筛查义诊,接诊患者2238人次。380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、“云胶片+二维码”影像共享平台向社区延伸,独居老人、低保户绿色通道畅通无阻,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群众身边。

  致广大而尽精微,积跬步以至千里。鹤岗市以党建为引领,用干部的“辛苦指数”换取群众的“幸福指数”,用治理的“创新指数”提升发展的“质量指数”,走出了一条具有鹤岗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。展望未来,鹤岗市将持续深化“携手共建和美家园”党建品牌建设,构建“干部—社区—居民”三元共生机制,让干部在服务群众中转变作风,社区在多元参与中激发活力,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强认同,奋力书写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!(郭玉敏)



搜索